华体会官网:夏杰长 等:生活性服务业“内卷式”竞争的冲击及化解对策

来源:华体会官网    发布时间:2025-10-04 17:27:17

华体会登陆: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内卷”之风正在从新能源车、光伏等制造业向酒店、外卖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蔓延,对服务行业生态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相较于制造业,服务业线上经营方法更加通用,工具开发和复制成本更低,“内卷”之风更容易传播和蔓延,导致商户经营成本和生存压力不断上涨,利润承压等问题持续凸显,引发服务供给质量下降。破解“内卷”困境、综合整治生活性服务业“内卷式”竞争需要多方协同发力,政府应构筑竞争红线,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的环境,遏制大额补贴,加强长期监管和科学引导,完善数字平台的规则体系,推动相关主体共同构建包容创新、互利共赢的数字生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回归良性竞争的轨道。

  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会议指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之间的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释放出规范过度竞争的明确信号。但尽管如此,“内卷”之风却并未停止,并且正在从新能源车、光伏等制造业向酒店、外卖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蔓延。随着多家平台先后开通外卖服务,外卖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更激烈,大量外卖平台选择发放长时间、大规模和高力度的优惠券补贴以维持和拓展市场。由于补贴后线上商品的价格明显低于线下,线下商家的经营状况恶化,尤其是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这些持续的高额补贴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餐饮行业价格体系,外卖平台中小商户和堂食商户被迫承担隐性成本,对其正常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内卷”之风的影响下,市场之间的竞争会失去节制,市场机制逐渐被扭曲,影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和就业蓄水池,其稳定必然的联系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若继续放任以违法违规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发动“内卷”,或将直接冲击扩消费、保就业、稳物价的发展目标,对行业秩序和生态产生严重破坏。

  低价是“内卷”的重要表现,“自动跟价”“全网比价”等工具成为相关平台实施价格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文旅消费持续复苏,但部分平台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以流量胁迫强制要求酒店开通自动跟价功能,导致酒店价格体系紊乱,行业陷入“量增利跌”的怪圈。当前酒店在线预订比例已超过八成,酒店商户对OTA(在线旅行社)等第三方平台的依赖度很高,但现在部分平台强制要求酒店开通自动跟价功能,不经商家同意擅自下调酒店客房至“全网最低价”,酒店经营者在日常经营中无法时刻紧盯后台的技术动作,但若放任不管又将被迫承担自动降价后的巨额差价成本。尤其随着暑期到来,旅行需求量激增,部分在线酒店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自动跟价、强制最低价等手段侵害商户自主经营权,破坏行业生态,导致行业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表面上看,这是平台和商户给“消费者”让利,但其实质是平台强迫商家无底线地跨平台自我比价,以牺牲商家自主经营权和利润空间为代价,换取平台对其他平台的价格上的优势和市占优势,甚至部分平台合同中默认商家需保证在该平台的价格优势。

  此模式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导致行业价值分配扭曲,在线酒店平台的营收和利润一直增长,酒店经营者的利润不增反降。华住集团2024年财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集团营收同比增长仅9.2%,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6.8%,反观OTA平台,净利润同比增长超70%,真正享受市场红利的并非直接给消费的人提供服务的酒店经营者。尽管“以价换量”是做大消费规模的一种市场手段,但酒店消费是文旅和差旅中的一个单一场景,受出行规划性的约束,仅凭低价难以直接刺激消费。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平均每间可售客房收入仅为118元,同比下降9.7%;平均每日房价降至200元,同比下降5.8%;行业平均入住率下滑至58.8%,酒店单一场景的低价很难形成消费增量。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北京市五星级酒店接待住宿者人数(人次)393万,同比下滑7.9%,较上年同期减少33万人。此外,生活性服务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以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作为基础,经营成本难以在短期内得到一定的改善,在酒店行业进行“价格战”会加剧酒店成本压力,弱化创新投入,既无益于酒店持续性经营,也无益于行业创新发展。

  生活性服务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基础性产业,其高水平发展必然的联系民生福祉与经济活力。由于进入门槛低、要素供应比较充分等原因,生活性服务业一般是市场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竞争,赋予企业和市场活力,也增进了消费者福利,是需要鼓励的。但不合规、不合法的竞争很可能引致“内卷式”竞争,其严重冲击了服务业行业生态,需要高度警惕,采取果断措施,避免这种现象蔓延。

  “内卷式”恶性竞争违背了经济规律,具有鲜明的内耗性,会阻碍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破坏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相比于制造业“内卷”,酒店和餐饮外卖等服务行业“内卷”影响更广泛、后果更严重,对行业生态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在新能源车领域,尽管“内卷”造成了许多混乱和伤害,但制造业本身存在着从价格到技术,从国内到海外的传导路径,“价格内卷”和“链条内卷”等“内卷”过程“惨烈”,但客观事实上也确实“卷”出了一批优胜者,依靠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科学技术创新水平成为头部企业,大幅度的提高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从技术到就业到消费的普遍增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4月,中国新能源车(含纯电动、插电混动等)占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68%,较去年同期逐步提升。随着汽车行业不断整合优化,企业纯收入能力和竞争力也会促进提升。酒店和餐饮等生活服务行业属于民生领域,行业价格“内卷”不仅会影响行业主体的发展,还会对更广泛的社会参与者形成负面影响。在消费侧,一旦消费者形成了低价心智,就会改变对生活服务的价格锚点,导致行业价格水平难以回升。在供给端,持续低价严重挤压酒店利润,商家会通过降低酒店用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减少相关成本,消费者入住后的卫生环境和体验难以保障。价格下调导致成本上升的影响还会波及就业端。服务业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前酒店业人力成本占比已达38%,若酒店利润进一步下滑,行业薪资增长将长期停滞,外包岗位占比将持续提升,更甚者将引发行业 “裁员潮”,进一步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

  当前酒店行业的“内卷”仅仅是改变了酒店线上销售的渠道和在线酒店平台的市场占有率,既没有促进行业创新,也没有提高市场集中度。相较于制造业,服务业线上经营方法更加通用,工具开发和复制成本更低,如果头部平台利用自动跟价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以此保证市场占有率,其他平台可能也被迫卷入同类型、同手段竞争,行业价格和企业利润则将在各平台追求“全网最低价”的过程中一降再降。技术方法应该助力行业效率提升与扩大文旅市场,而非被迫的低价“内卷”。这种通过不合规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方法,如若不及时加以规范,恐将从酒店行业蔓延至餐饮、家政、景区门票等服务行业,导致服务业出现系统性价格通缩。

  餐饮外卖行业同样面临着“内卷式”竞争带来的不良竞争影响。当前,外卖平台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外卖平台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既能提升消费者福利,又能显著促进餐饮行业的堂食销售额和外卖销售额,推动餐饮等服务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升级,成为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外卖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平台间的竞争逐渐异化为“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价格补贴大战、算法歧视定价、商户利润压缩等问题越发凸显,对市场资源配置和行业创新产生了不良影响。比如,近期部分外卖平台通过大额优惠券补贴的方式推出了大量明显低于市场行情报价的超低价甚至免费商品,如“3.9元一杯咖啡”等,表面上似乎是平台让利部分消费者,提升消费者福利,但从长期看,这种“内卷式”竞争并不利于餐饮和外卖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因为高额补贴下的价格并非源于效率提升或成本优化,而是扭曲的市场信号,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巨大损害。与制造业相比,餐饮外卖行业的商户在面对“内卷式”竞争时更加乏力和被动。相较于集中度较高的制造业,餐饮外卖市场的结构更分散,大规模多元化商户对整个行业服务定价影响有限,而外卖平台拥有较强的定价权,并且这种定价常常是不对称定价或倾斜定价,即对消费的人一边采取补贴、低价甚至免费,而对另一边商户设定较高的价格或手续费。因此,如果外卖平台发动补贴大战,对消费的人进行大额补贴或免费,引起整体性的行业价格下行,没有参与补贴活动的商户以及大量堂食商户也只能被动地去参加了,接受更低的市场行情报价,导致商户经营成本和生存压力不断上涨,还将引发服务供给质量下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和行业陷入低效低质的恶性循环,既伤害商户的利益,又损害消费者权益,是典型的得不偿失行为。

  总之,这种基于大额补贴的“内卷式”竞争,背后是平台利用自身资金能力,人为制造了餐饮商户之间的非对称优势,形成结构性不公平竞争,造成了大量中小商户经营绩效受损、外卖消费者用餐体验下降、平台投入无谓大额补贴仅带来泡沫订单的“三输”困境。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制止并果断扭转,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就会促进混乱或扭曲,这与我们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格格不入。

  当前,生活性服务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长时间大规模的补贴战改变了市场格局,也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平台和商户应在政府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引导下,保持理性竞争和合规经营,以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市场回归良性竞争的发展轨道。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住宿餐饮、文化旅游和交通通信等基础服务消费是服务消费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大多数来自,故应格外的重视服务业“内卷式”竞争对价格和行业生态的影响,限制这类低价低质的不良竞争行为,以合法合规途径强化服务公司竞争优势,推动服务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所在。在服务业,竞争是有必要的,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加多元的选择,但是竞争的前提应当合法合规,不得牺牲行业长远利益、不得侵害各主体自主经营权。对此,监管层面亟须构筑竞争红线,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的环境,严格限制自动跟价等侵害商户自主经营权的相关工具使用,防范违法违规竞争行为在服务业扩散造成系统性通缩风险,推动服务业相关企业良性竞争和“规范促销”,合理规划发放补贴、不做非理性促销活动,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服务业不合规或不合法的竞争本质上属于恶性竞争,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这种市场失灵的行为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和科学引导,建立长效防范机制。监管层面应加速探索预防性立法和专项条款设立,动态优化适配市场的准入退出机制,引导服务经济破除“内卷式”竞争的“零和博弈”,加速向“共生共赢”转向,充分释放服务业提升经济韧性和发展活力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细化相关法规中关于掠夺性定价的条款,特别是针对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侵害商户自主经营权,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设定更清晰的判定标准。将产业转型升级和标准化建设作为化解“内卷”的重要策略,以标准为引领,加强行业自律建设,成立行业自律协会或委员会,积极引导相关企业树立反“内卷”的科学理念,摒弃单纯的价格竞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发挥超大平台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示范引导效应,为行业提供明确的指引,推动服务业向更有“技术浓度”的价值竞争转向。

  相关数字平台应格外的重视服务业“内卷式”竞争所暴露出的问题,针对性优化和完善平台规则体系,强化平台规则的公平公正性、高效性和透明性,有效平衡市场各方的利益诉求,完善平台商家的申诉机制,推动平台服务理念从“价格导向消费”转向“质量价值消费”。推动各利益相关主体积极构建和嵌入包容创新、互利共赢的数字生态。充分释放数智技术的赋能效应和使能效应,深化人工智能、算法等数智技术和数字工具在数字平台交易匹配与服务供给中的应用,一直在优化供给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和供给质量,积极探索数智技术在教育、交通、医疗、法律、文旅、公共安全等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创新作为服务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动能。探索数字平台差异化发展路径,突破同质化发展的现实困境,推动服务企业和数字平台加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技术优势向市场占有率的成功转化,打造更高品质的服务,积极扩展新市场,创造新优势。

  由于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以餐饮行业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一直处在供大于需的状态,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定要通过行业自身结构性调整完成新的供需平衡,实现市场出清,而近期一些平台补贴下的餐饮“成本—价格倒挂”现状,极大扭曲了市场行情报价体系,是短期制约行业发展的首要不利条件。其实,很多平台也意识到补贴战的危害和补贴行为的不可持续性,但为了维系既有的市场占有率,或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他们不得不继续补贴。这种无底洞式的补贴,终究要“反噬”自己。为了及时推动行业回归正常经营秩序,在长期推动餐饮商户走品质升级道路之外,建议近期采取果断举措,及时叫停大额补贴,修复市场行情报价体系。一是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法律和法规,及时叫停补贴后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大额补贴行为,明确平台不得再开展过度补贴等明显违反“反‘内卷式’竞争”政策的活动,不可以通过平台补贴或强制商户补贴等方式持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二是保障商户自主经营权和自主定价权,严格限制平台不得强制或诱导商家参与其营销活动,不得未经商家同意给商家配置活动或设定参与活动的力度,不可以通过流量倾斜、收费打折等形式诱导商家同意放弃自主经营权,不得将“全网最低”即在本平台销售价格不高于其他平台作为商户上线经营或参与活动的前置条件,不得限制商家自主调整价格。通过这一些举措,助力企业走出低价竞争的围城,建立以品牌价值和质量价值为支撑的企业竞争力,推动我们国家生活性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紫嫣,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雅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上海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研究”[2025ZD055]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ZD2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经济报告》保留对本文的所有权利。欢迎您将本文转发至朋友圈或微信群分享;如需商业转载,务请通过后台联系我们取得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报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审稿、版面等费用;本刊编辑部负责本刊审稿工作,本刊无任何分支机构

  ,也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为本刊组稿;本刊将对以本刊名义组织稿件并收取费用的机构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报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以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政策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半月刊,是中国发展出版社旗下4种期刊之一,致力于打造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智库成果评价和发布平台。现设有封面专题、全局与战略、宏观经济、产业与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与区域、资源与环境、法治与管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世界经济、经济学家、智库研究、经济随笔等栏目。

  《中国经济报告》是中国知网、万方、龙源、维普、超星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复印报刊材料”转载量排名

下一篇:我国文学期刊十强揭晓

华体会官网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华体会登陆

Copyright©2016 www.liujunji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